听能复健
作者/语言治疗师 王文惠
随着科技的进步,婴幼儿出生后便可以很快地筛检出是否有听力损失的问题,且能尽快地配戴助听辅具。然而,科技和医疗仅能帮助他们听到声音,需要透过后续的听能复健来帮助他们发展出语言及沟通能力。根据国外Yashinaga-Itano等人(1996)的研究发现:听力损失的婴幼儿若能在六个月大以前被诊断出听力损失,且配戴适合的辅具以及接受听能复建训练,便能在三岁时发展出和同龄孩童相当的语言能力。研究也发现,越年幼的孩子脑部可塑性越大,若能愈早被诊断出听力损失,且能把握疗育的黄金时期接受听能复健,便可以改善其落后程度,复健的效果也会更显著。虽然目前早期疗育非常受到重视,但目前的社会资源并无法及时让全部有听能复健需求的孩子能立刻得到干预。鉴于此,科林为了让我们的客户能掌握较好的干预时机,已经开始提供听能复健的服务,希望借着更全方位的服务,能尽快帮助我们的孩子发展出听与说的能力。
对于婴幼儿而言,较适当的介入方式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模式,治疗师会针对家庭及孩子的状况进行评估,依其需求拟定适合的目标及计划,指导家长听能复健的技巧,帮助孩子发展出各项能力。因此,家长在听能复健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不只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了解孩子且与孩子在生活互动时间最长的人,他们可以提供给治疗师非常多的讯息。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家长的积极投入及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也深深影响到孩子日后复健的成效。
真正的老师是家长
在一对一的复健课程中,治疗师会在生活情境中使用有意义的语言去引导孩子学习,发展出倾听及语言的能力,也会指导家长运用技巧在家中跟孩子互动,使家长可以将训练孩子的目标落实在生活中,经由不断反复的练习及增强来让孩子熟练并发展出适当的能力,且能够将学会的能力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情境。所以,家长需要在家中随时给予听觉的刺激,输入有意义及适当的语言,让孩子随时处在丰富语音刺激的环境中,养成孩子主动聆听的态度,当孩子建立良好的听能习惯后,口语沟通能力便可以逐渐进步。
家长也需要了解孩子在戴上助听器或植入人工电子耳后,他们的听力并非恢复正常,也无法马上说出流利的话语。因为助听辅具只能够帮助他们听到声音,但听到声音与听懂声音所代表的意义是有差距的,在儿童语言习得的历程中,他们需要有足够的语言接收经验、语言讯息的辨识与理解能力,才会开始有表达性语言出现。因此,需要透过听能复健来帮助他们建立倾听能力,进而理解声音的意义,慢慢发展出表达性语言及好的沟通能力。当孩子戴上助听器后,家长需要更有恒心及耐心来配合复健课程并指导孩子进行目标的练习。
家长也需要了解孩子在戴上助听器或植入人工电子耳后,他们的听力并非会恢复正常,也无法马上说出流利的话语。因为助听辅具只能够帮助他们听到声音,但听到声音与听懂声音所代表的意义是有差距的,在儿童语言习得的历程中,他们需要有足够的语言接收经验、语言讯息的辨识与理解能力,才会开始有表达性语言出现。因此,需要透过听能复健来帮助他们建立倾听能力,进而理解声音的意义,慢慢发展出表达性语言及好的沟通能力。当孩子戴上助听器后,家长需要更有恒心及耐心来配合复健课程并指导孩子进行目标之练习。
在平常生活中有许多活动都可以拿来当作练习听声音的素材,例如电话铃声、门铃声、说话声音等,家长在家里可多鼓励孩子用耳朵听,配合丰富的表情及有抑扬顿挫的说话声调,使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去寻找声音,建立聆听的习惯,让孩子在好玩又有创意的活动中,自然学会察觉声音及辨识声音的能力。家长刚开始在跟孩子说话时,速度可以放慢一点、尽可能清楚地发音,把关键词强调出来,使用的句子也不要过长,如此可以帮助孩子听得更清晰。另外,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有等待孩子的时间,不要一直说个不停,要有时间去等候孩子的响应及观察孩子的表情,运用不同时机引导孩子适时的响应,如此将有助于孩子的口语发展。
个人在从事听能复健二十年的过程中,接触过许多家有听损儿的家庭,在治疗室中面对许多焦急的父母,心中不免和他们一样忧心,曾看到有家长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复健训练,也看到有些家长承受许多压力却从不放弃,但当我们看到孩子从开始呀呀学语,到后来能和人沟通,可以开心的用电话聊天,甚至可以说相声及参加说故事比赛时,那种感觉是笔墨难以形容的,也是给自己莫大的鼓励及回馈。陪着家长由心慌到欣喜,伴着孩子学习及成长,其中不断的有惊喜与感动,这许多令人为之动容的故事,都是支撑自己一路走下去的动力,让我们继续一同为他们努力,帮助孩子们尽快进入有声的世界。